三峽日報訊(記者方勇華、通訊員都軒)在宜都市陸城街道尾筆村,有一間特殊的檔案室,存放著該村1128戶村民的誠信檔案。村民掃描二維碼,手機屏幕便彈出家庭誠信積分。
而當初聽說村里要建誠信檔案,不少村民不以為然:“這分還能當飯吃?”變化要從2018年說起,立志回饋家鄉(xiāng)的黃攀虹接過了尾筆村的發(fā)展重任。當選村黨組織書記后,黃攀虹在走訪中找到了尾筆發(fā)展不暢的癥結。
“一年光隨禮就要花兩三萬元,現在還欠債。你們村干部管不管?能不能管?會不會管?”黃攀虹一上任,就遭遇村民范啟權的“靈魂三問”。
原來,在本不富裕的尾筆村,相互攀比的人情風壓得村民們喘不過氣。歪風吹散了民風,也吹涼了村民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熱情。要想發(fā)展,“扭轉民風”迫在眉睫。
通過一系列走訪調研,2018年6月1日,《尾筆村紅白事辦理暫行規(guī)定》開始執(zhí)行:允許辦理的紅白事為婚事、新生兒出生、喪事。其他事宜一律不準操辦。
積習突然被打破,有的村民高興,有的卻覺得“喜事都沒喜氣了”。
面對部分村民的抱怨,村黨組織調研走訪、征集意見:既要堵,也要疏,制度措施都要溫暖人心。之后,村里把家庭壽宴變?yōu)榧w壽禮,切蛋糕、唱生日歌……簡樸又不失熱鬧。
嘗到甜頭的黃攀虹隨即與村黨組織成員研究頒布《尾筆村村規(guī)民約》,建立道德評議會,推動誠信體系建設在村里落地。
每個家庭每年基礎分為100分,當年得分90分及以上為誠信戶,低于90分為失信戶。村委會定期發(fā)布誠信紅黑榜,對失信戶予以曝光,屢教不改的,取消當年分紅和其它村級福利待遇。高分家庭不僅能兌換獎品,還能兌換服務。
尾筆村還以村民小組為單元,整合村組干部、黨員和鄉(xiāng)賢能人三支隊伍力量,構建“支部微家”鄉(xiāng)村治理黨建綜合體,讓誠信檔案評議和灣組議事有了固定陣地,由此實現村民自我管理,自我約束,自我服務?!巴ㄟ^積分激勵大家主動參加鄉(xiāng)村治理,真正做到了美好環(huán)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!”黃攀虹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