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日報訊(通訊員李廣彥、周超)10月9日,筆者在宜都市潘家灣土家族鄉(xiāng)看見,一座百噸千人級供水工程基本完工,工程技術人員正在進行質量檢測,年內即可全面投入運行。屆時,該鄉(xiāng)的王家畈鎮(zhèn)大溝、全福河、綠竹溪等3個村的3255人將用上清潔安全的自來水。
宜都市地處鄂西山地與江漢平原交界處,山區(qū)以喀斯特地貌為主,蓄水難度大。過去山區(qū)農民接“天水”、吃“溪水”、挑“堰水”,本世紀初通過一家一戶修建水窖或水池解決飲水難問題,但也容易受到蓄水不足或干旱天氣影響,存在水壓不夠、水質不達標等問題。
近年來,該市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,在對全市120個村的供水能力、設施現(xiàn)狀、水源地劃定與保護等情況摸排清楚后,逐個規(guī)劃、編制方案,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系統(tǒng)性解決。
目前,該市已建成農村集中供水工程67處,其中千噸萬人供水工程6處,百噸千人供水工程16處,十噸百人供水工程45處。在地處偏遠、人口稀少的村組,因地制宜建設2061處小型飲水水源工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