泛黃的獎章就是無聲的教科書,從一個人的執(zhí)著到一家人的信念,平凡歲月里淬煉出的精神火種,終成照亮時代的璀璨星河。
近日,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探訪多個勞模家庭,求解勞模家庭的精神密碼,探尋支撐時代脊梁的深層力量。
大冶一家三代五勞模
“我們家的人都有點倔”
尹夏紅
2014年榮獲湖北省“五一勞動獎章”“五一巾幗獎”兩項榮譽
外公 曹茂德
1983年榮獲“湖北省勞動模范”稱號
舅舅 曹應啟
榮獲“2016年度大冶有色勞動模范”稱號
姨父 黃申兵
榮獲“2018年度大冶有色勞動模范”稱號
丈夫 陳銳
榮獲“2019年度大冶有色勞動模范”稱號
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趙莎莎
“我家有一本相冊,記錄了從外公到舅舅、姨父再到我和丈夫這三代勞模的故事。”4月29日,中色大冶黃石晟祥銅業(yè)有限公司綜合管理員尹夏紅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。
在黃石市,這一家三代五人,有一個共同的榮譽:勞動模范。
從左到右,依次是舅舅曹應啟、外公曹茂德、尹夏紅。
打開相冊,黑白老照片的主角,是家族第一代勞模、尹夏紅的外公——1983年湖北省勞動模范曹茂德。在曹茂德工作過的中色大冶銅綠山礦選礦車間,流傳著一句話:“選礦有個曹茂德,一天到晚忙到‘黑’?!彼€有個外號“曹斧子”,意思是他有股子憨氣和虎勁。
外公曹茂德。
1986年夏天,曹茂德下班路上隱約聽到廠房里傳來呼喊聲。他立即沖向砂泵房,只見礦漿和污水正從8寸大的管口噴射而出。如果不盡快堵住,不僅新設備有被淹沒的危險,還會造成全廠斷電停產(chǎn)。曹茂德一個箭步上前,冒著可能被電流奪命的危險,用身體堵住管口,直到砂泵房化險為夷。
曹茂德用行動給后輩留下了一筆精神財富——艱苦奮斗、敬業(yè)奉獻。
“后來,相冊里有了舅舅曹應啟?!币募t介紹,曹應啟18歲成為銅綠山礦一名設備維修工。2016年,選礦擴能改造工程進入設備調試關鍵期,曹應啟一刻不停地鉆研,厚厚一沓設備達產(chǎn)達標和降本節(jié)支單,讓他在最短時間內成長為選礦新設備的“守護神”,獲得2016年度大冶有色勞動模范稱號。
姨父黃申兵。
緊隨其后,姨父黃申兵獲得2018年度大冶有色勞動模范。黃申兵從基層支護工干起,主動承擔急難險重任務。2021年,他擔任新疆薩熱克項目部經(jīng)理期間,井下溜井振動放礦設備突然垮塌,他組織人員搶修兩天兩夜,終于恢復了井下供礦系統(tǒng)。
“一輩子以專注嚴謹?shù)墓ぷ鲬B(tài)度,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極致,這是長輩們給我的最大啟發(fā)。”尹夏紅說。
尹夏紅。
近幾年,這本家庭相冊里,還添上了第三代勞?!募t和丈夫陳銳的身影。
2013年,尹夏紅大學畢業(yè)后成為一名礦工。擔任風控管理員后,她加班加點,僅用三個月就把新的風控臺賬建起來,將風險管控在源頭,2014年榮獲省五一勞動獎章。
丈夫陳銳也不甘落后,在中色大冶冶煉廠勤學苦練叉車技能,從技術能手直接晉升高級工,榮獲2019年度大冶有色勞動模范稱號。
丈夫陳銳。
“我們家的人都有點倔,但正是這股倔勁兒,讓‘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’這句話成為我們一家三代的精神傳承!”尹夏紅說。
蔡甸姚家父子同年評上勞模
設家庭檔案館傳家風
父親 姚忠信
2009年榮獲“湖北省勞動模范”稱號
兒子 姚洪亮
2009年榮獲“武漢市勞動模范”稱號
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曾雅青
“我們一生堂堂正正、勤勤懇懇,孩子們也做得不錯。希望他們把好家風傳下去,再出幾個勞模!”4月28日,省勞動模范、武漢市蔡甸區(qū)蔡甸街道姚家林村退休村干部姚忠信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說。
姚忠信。
姚家正堂擺放著姚忠信專門定制的一塊牌匾,上面寫著家訓:尊老愛親、勤勞持家、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、遵紀守法、為人正派、待人和氣、助人為樂、團結和諧。
32個字,是姚家?guī)状说淖非蟆?/p>
姚忠信青少年時期家庭經(jīng)濟困難,他將求學機會讓給兄弟,自己回家務農(nóng)。他先后擔任大隊會計、村黨支部副書記、村黨支部書記等職務,直至70歲時退休。姚忠信任村黨支部書記幾十年來,帶領大伙興辦村級企業(yè),改善基礎設施,還協(xié)助長江大學武漢校區(qū)遷入,姚家林村“轉型”成為武漢市首批家園建設試點村。
2009年,姚忠信榮獲湖北省勞動模范稱號。最讓他自豪的是,同年,他的兒子姚洪亮榮獲武漢市勞動模范稱號。一家出了兩位勞模,鄉(xiāng)親們都為姚家點贊。
“我和老伴都認為,先嚴格要求自己,才能對孩子們言傳身教?!币χ倚耪f,在家風的浸潤下,孩子們都很爭氣,為人忠厚、工作負責,讓人放心。
姚洪亮在蔡甸區(qū)法院工作,從新兵干警一路成長為該院民一庭庭長。
姚洪亮。
不久前,他審理一起標的額超百萬元的跨省買賣合同糾紛案件。被告企業(yè)異地經(jīng)營,法庭窮盡手段無法送達,最終依法對被告企業(yè)采取公告送達方式,嚴格保障被告訴訟權利,確保程序公正?!拔沂冀K記得父親艱苦奮斗、為人正派的要求。”姚洪亮說,他在審判席上時刻警醒自己,要廉潔奉公、守護正義。
2017年,姚忠信在家中建立家庭檔案館,每名家庭成員都有一個專屬檔案盒,用來存放各自人生重要事件的記錄。從上大學到入黨,從參加工作到單位頒發(fā)的榮譽,一件一件記錄在冊。他希望,留住這些美好時刻,教育后人、傳承家風。家庭檔案館建立后,家人們都積極為這特殊的檔案館增添“史料”。
姚忠信(前排右二)、姚洪亮(后排左二)父子及家人。
今年,姚忠信已年過80歲,還想為村里做點什么。建立家庭檔案館的經(jīng)歷給了他啟發(fā),他開始組織收集、編寫姚家林村村史,將祖輩們的歷史和奮斗史記錄下來,留給子孫后代看。
“習近平總書記說,要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大力弘揚勞模精神、勞動精神、工匠精神。我將始終嚴于律己、真誠待人,引領帶動更多人用勞動創(chuàng)造美好生活。”姚忠信說。
4月28日晚,姚忠信接受記者采訪時,兒子姚洪亮回家探望父母。他跟兒子商量,今年老伴生日時要召集家人開一次家庭會議,大家聊聊近一年的成長與收獲,再啟新程。
茶鄉(xiāng)父子薪火相傳
“利川紅”的秘密是專注
父親 邱光學
1987年榮獲“全國五一勞動獎章”“湖北省勞動模范”稱號
兒子 邱建紅
2019年榮獲“全國五一勞動獎章”稱號
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金凌云
“事要用心做,人要用力拼,父親說的這句話是我一生的座右銘?!?月29日,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、利川星斗山紅茶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(jīng)理邱建紅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說。
在利川市,邱光學、邱建紅這對父子用跨越半個世紀的堅守,詮釋了勞模精神的時代傳承。
父親邱光學。
1987年,利川文斗供銷社職工邱光學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;32年后,其子邱建紅以“利川紅”制茶師身份捧回同一殊榮。巧合的是,父子倆均在55歲時獲得這一榮譽。
“父親給我上的第一課就是甘于奉獻,做對社會有益的事情?!鼻窠t說。
翻閱父親的遺物,全國五一勞動獎章、湖北省優(yōu)秀共產(chǎn)黨員、湖北省勞動模范、湖北省優(yōu)秀思想政治工作者、市州先進工作者等各種榮譽證書擺滿了桌子。
1956年,19歲的邱光學走進利川最偏遠的文斗供銷社黃土分社。這里距離家鄉(xiāng)汪營鎮(zhèn)100多公里,沒有公路,山大人稀。在邱建紅的記憶里,父親自工作后便很少回家過年。
在那里,邱光華既是負責人又是營業(yè)員:忍著病痛深夜記賬、徒步搬運貨物防霉變,為供銷社精打細算,被鄉(xiāng)親們稱為“貼心人”“鐵算盤”。
在文斗供銷社32年,邱光學從營業(yè)員、業(yè)務員、分店負責人干到主任。1982年至1988年,他帶領文斗供銷社創(chuàng)下全省供銷系統(tǒng)“零貸款”奇跡,成為全省供銷系統(tǒng)的一面旗幟。
“我做事專注,就是源于父親?!鼻窠t說。
兒子邱建紅。
1983年,他追隨父親的腳步進入供銷系統(tǒng),1997年一頭扎進茶產(chǎn)業(yè),創(chuàng)辦星斗山紅茶公司。
過去利川沒有名優(yōu)茶,他帶領團隊攻關本土茶種“冷后渾”,上千個日夜與茶青為伴,手臂因揉捻紅腫,形成了獨樹一幟的“利川紅”制作工藝。
2018年東湖茶敘,一杯琥珀色的“利川紅”驚艷世界,訂單如雪片般飛來,茶葉成為“金葉子”。如今,利川茶園躍至27.37萬畝,綜合產(chǎn)值達32億元,帶動11.2萬茶農(nóng)增收致富。
“幫茶農(nóng)過上好日子,是我的初心和使命?!鼻窠t說。2019年,他又回到父親工作的文斗鎮(zhèn),在這里拓展2200畝高山茶園。
2019年,邱建紅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。從北京領獎回來,邱建紅第一件事就是祭拜已于2014年去世的父親,把領獎的見聞講給他聽。邱建紅說,因為身體不好,父親當年獲獎沒能去現(xiàn)場,一直留有遺憾。
“我要繼續(xù)發(fā)光發(fā)熱,為行業(yè)貢獻自己的力量。”邱建紅說,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,讓每一片葉子都能變成真金白銀,讓茶農(nóng)們的生活越過越好。
長江海事父子兵的“三干”
接力救險拼命干 探索創(chuàng)新干 服務暖心干
父親 孫壽富
1980年榮獲“全國交通戰(zhàn)線勞動模范”稱號
兒子 孫玉國
2012年、2025年先后榮獲“湖北省勞動模范”“全國先進工作者”稱號
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婷
通訊員 黎甜
4月29日,剛從北京載譽歸來的“全國先進工作者”孫玉國,返回武漢后立即投入海事工作一線。
55歲的孫玉國從小在長江邊長大,他的父親孫壽富是武漢長江大橋監(jiān)督站首任站長,上世紀80年代曾榮獲“全國交通戰(zhàn)線勞動模范”稱號。
褪色的老照片里,孫壽富身姿挺拔如青松。這位參加過淮海戰(zhàn)役、上海戰(zhàn)役的退伍軍人,將軍人的鐵血與擔當融入海事事業(yè)。
上世紀80年代,20多人守護長江武漢段的歲月里,孫壽富幾乎以站為家。
他用當班拼命干、休班主動干、缺人頂著干的“三干精神”,筑起長江大橋的安全屏障;用依靠黨、依靠領導、依靠群眾的“三個依靠”,凝聚起團隊力量;將“家務全干、工資全交、剩飯全吃”的質樸承諾,寫進了家風里。
孫玉國和父親孫壽富。
如今,父親已經(jīng)去世,但這些教誨已鐫刻在孫玉國心中。
在基層一線扎根31年,孫玉國堅守“讓航行更安全、讓水域更清潔”的使命,把父親的“三干精神”淬煉成新時代的“新三干”——救險拼命干、探索創(chuàng)新干、服務暖心干。
每周雷打不動上船巡檢,每月數(shù)百次船舶防污染檢查,每年維護十萬余艘次船舶安全暢通,轄區(qū)客渡船連續(xù)20年零險情、零事故。
8分鐘扎好船用拖把,6分鐘完成插鋼絲,25米外精準擲纜,在能見度不足10米的惡劣天氣中平穩(wěn)駕駛……這些技能,是孫玉國對勞模精神的躬身踐行:既要愛勞動,更要會勞動。
他創(chuàng)新實施船舶水污染物“零排放”模式,牽頭成立湖北省首個船舶污染物檢測實驗室,打造“船—港—城”一體化污染防治新格局,率先實現(xiàn)轄區(qū)船舶污水排放管路“鉛封率”100%。
孫玉國在工作中。
31年平凡堅守、創(chuàng)新奉獻,孫玉國先后獲得“湖北省勞動模范”“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”“湖北省技術能手”、交通運輸部“兩學一做”優(yōu)秀共產(chǎn)黨員、交通運輸部直屬海事系統(tǒng)優(yōu)秀共產(chǎn)黨員、長江航運十大杰出人物等榮譽。
孫玉國一直在最苦最累的基層海事崗位,有人勸他“功成身退”換個輕松的崗位,他淡淡一笑:“我更喜歡基層?!?/p>
這份堅守,讓他的團隊在風雨中一次次刷新安全紀錄,也讓女兒在深夜的等待中,讀懂了父親與爺爺跨越時空的共同選擇。
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時代不同,使命任務發(fā)生變化,但艱苦奮斗、團結奮斗、不懈奮斗的精神永遠不會變?!睂O玉國深知,從父親手中接過的“接力棒”,承載的不僅是守護長江的使命,更是永不褪色的精神傳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