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都融媒訊 近年來,宜都市司法局以“案結事了”為目標,通過“調解優(yōu)先、源頭治理、服務下沉”等舉措,推動行政復議從單純追求程序終結向實質化解爭議轉變,形成了一套可推廣的實踐樣本,真正實現(xiàn)案結、事了、人和。
從“裁判員”到“治理師”:復議機關的角色重塑
宜都市司法局以“治理現(xiàn)代化”為導向,推動行政復議從傳統(tǒng)的“是非裁斷”向“問題根治”轉型。例如,針對歷時7年的土地權屬糾紛案,該局組織召開現(xiàn)場聽證會,并組織申請人和被申請人調解,最終和解結案,實現(xiàn)了“三個效果”的統(tǒng)一。通過角色重塑,復議機關從“被動裁斷”轉向“主動治理”,2024年以來宜都市行政復議案件調解和解結案26件。
執(zhí)“改革手術刀”:行政復議的精準診療
宜都市司法局秉持“刀刃向內、糾建并重”的監(jiān)督理念,推動行政復議工作實現(xiàn)“精準診斷、靶向治理”。例如,某行政機關的投訴舉報回復因事實不清、證據(jù)不足被撤銷,復議機關通過制發(fā)意見書、專題培訓等方式,幫助行政機關自我糾錯。2024年,行政復議案件中通過撤銷、確認違法、責令履行等方式糾正違法和不當行政行為20件,糾錯率為9.5%。
從“坐堂問案”到“上門服務”:行政復議更便民
宜都市司法局持續(xù)加強行政復議“主渠道”建設,暢通行政復議申請渠道。推行“線上+線下”雙軌服務,方便群眾提交復議申請;針對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,復議機關主動延伸服務觸角,踐行“上門問需、入戶辦案”機制,群眾足不出戶即可參與復議流程,切實將“最多跑一次”甚至“一次不用跑”的便民理念落到實處。
宜都市司法局的實踐表明,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既要彰顯法律智慧,更需激發(fā)治理創(chuàng)新活力。以“案結事了”為導向,既解“法結”又解“心結”。展望未來,這一模式可通過深化府院聯(lián)動機制、拓展數(shù)字化應用場景,持續(xù)釋放社會治理新效能,為基層治理現(xiàn)代化注入更強勁的法治動力。
(責編:向姝 李華 審核:黨艷秋)